首页 > 教学资源

数学科教学计划(汇总14篇)

时间:2025-07-23 07:11:05
数学科教学计划(汇总14篇)(全文共20918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4篇《数学科教学计划》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数学科教学计划》相关的范文。

篇一:数学科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本册的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四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0人,男生17人,女生23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但是由于我所带班的个别学生过于“老实、听话”,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学气氛就有点沉闷,回答问题很不积极,致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代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数的认识。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小数。这里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数与运算。

(1)四则运算(第四单元):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八册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中,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概括出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

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运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四单元):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学习过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这里将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空间与图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图形的认识。

第五单元──三角形: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各部分的名称。原义务教材中“角的度量、垂直与平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共同安排在第八册第六单元,现在把三角形单独放在第八册教学,其余内容提前在七册教学。

2.图形与位置。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进一步了解通过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的方法。

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折线统计图。

解决问题包括:

1.结合计算教学单元,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3.综合应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此处隐藏18800个字……、全年的天数。认识24时计时法,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10.?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1.?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分段整理的方法,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

四、单元目标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千米和吨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

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法,即从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条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会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在图中表示出来。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混合运算

教学

目标 ???1.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

2.掌握除加和除减得运算顺序

3.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单元 第五单元 课题 年、月、日

教学

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3.会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单元 第六单元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单元 第七单元 课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单元 第八单元 课题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

目标

1.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

2.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单元 第九单元 课题 ?????????????????????总复习

教学

目标

1.通过期末复习,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在复习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意识地链接旧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深入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表

时间 内容(教材、课题) 课时 执行情况

第1周

3月2日~3月6日 1.两位数乘整十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

2.估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不进位) ??5

第2周

3月9日~3月13日 1.练习一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连乘应用题 ??6

第3周

3月16日~3月20 1.练习二

2.复习一

3.有趣的乘法计算 ??6

第4周

3月23日~3月27日 1.千米的认识

2.吨的认识

3.练习三 ?6

第5周

3月30日~4月3日 1.从问题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画线段图帮助分析问题

3.练习四 6

第6周

4月6日~4月10日? (清明) 1.乘加和乘减

2.除加和除减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5

第7周

4月13日~4月17日 1.练习五

2.算24点

3.认识年月日 6

第8周

4月20~4月24日(三月三) 1.平年和闰年

2.练习六

3.24时计时法 5

第9周

4月27日~5月1日(五一) 1.计算经过时间

2.练习七

1.期中复习5

第10周

5月4日~5月8日 1.复习

2.期中测试 ??6

第11周

5月11日~5月15日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练习八 6

第12周

5月18日~5月22日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3.练习九 6

第13周

5月25日~5月29日 1.复习二

2.认识几分之一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6

第14周

6月1日~6月5日(六一) 1.认识几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练习十 5

第15周

6月8日~6月12日 1.小数的认识

2.小数的大小

3.小数加减 6

第16周

6月15日~6月19日 1.练习十一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上学时间 6

第17周

6月22日~6月26日 期末复习6

第18周

6月29日~7月3日 总复习6

第19周

7月6日~7月10日 考试 5

《数学科教学计划(汇总14篇)(全文共2091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