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外航海家的故事有哪些(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外航海家的故事有哪些 篇一哥伦布
哥伦布 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成功的首航
8月初,出海的一切已准备就绪。一支将在大洋上航行的最赫赫有名的船队停泊在西班牙西南的一个小海港帕洛斯港中。它包括哥伦布的旗舰圣玛丽亚号和两艘轻快帆船平塔号和尼娜号(la Pinta,la Nia y la Santa María)。三艘船大小各不相同,在船上装有大炮,与当地土著居民做交易的物品以及6个月粮食和其他食品。旗舰“圣玛利亚号”,重130吨,长约35米,甲板长18米,有3根桅杆,并备有角帆,由哥伦布任船长。第二艘是平塔号,船长是马丁·宾森,重90吨,速度快,船体长度只有旗舰长度的一半。第三艘尼娜号,重约60吨左右,船长是马丁的兄弟维森特·宾森。宾森兄弟也是作为投资者参加这次探险的,是否成功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紧相关联。
最困难的工作是召募水手,队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哥伦布的朋友,佣人,也有好奇的官员们。相当一部分是以这次航行为条件特赦的犯人。这样凑成了88人,其中包括一名懂阿拉伯语的语言学家。这是因为在那时人们认为所有语言的母语是阿拉伯语,所以这位语言学家是打算在会见中国大汗时充当翻译的。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队起锚出海了。那时没有一点风,船帆无力地悬垂着,船队缓缓地趁着落潮沿着廷托河驶出。
8月12日,船队驶到了位于非洲近海的加那利群岛。补充了木柴和供应品之后,9月6日,船队离开加那利群岛,由于所有的船员情绪都很好,所以没有一个逃亡的。船队乘着加那利群岛附近常起的东北风朝正西方航行,根据哥伦布几年前在这一带航海的经验,这种东北风是越洋驶向日本国最好的风向。
船队顺着偏东风日夜不停地航行着,有时一昼夜可以向西航行150多英里。可是日复一日,总是那空无一物的海面展现在人们面前。船员们过着单调的海上生活。从早到晚,船童每隔30分钟报告一次根据沙漏得到的时间。船员每隔4小 时换一次班,由于在15世纪后期的小船上,只有船长和一两名高级官员才有享受舒适的船舱和卧铺的权力,所以不当班的船员只有懒洋洋地躺在甲板上闲聊,或缩在阴凉处好好地睡上一觉。
远航开始的日子里,哥伦布过得非常愉快,空气清新的早晨,煦暖的午后和宁静的大海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唯一使他焦虑不安的是海员们焦虑的心情。哥伦布在开始的时候就准备了两本航海日志。一本记录他估计的每天驶过的实际距离,是秘密的;另一本记载的航程比实际航程小得多,是公开的,这样是为了在航期拖长时,使船员们不致感到惊恐而失去信心。但是由于哥伦布总是把航速估计过高,所以他这本假日志倒更接近于实际的情况。
虽然,两个星期后,由于风向改变,航队开始逆风而行,可这却使哥伦布感到宽慰。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正需要这逆风,因为船员们很担心这一带海上以后永远不会有适当的风向来送他们返回西班牙。”。.。.。.
哥伦布一生中最愉悦的日子要算他回来后的几个月,4月中旬他被召进宫,并且得到了将军的封号,隆重的招待也大出哥伦布意料之外。哥伦布也因此成了风云一时的英雄。
麦哲伦
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1480-1521)
麦哲伦(全名:费迪南德·麦哲伦,葡萄牙语:Ferno de Magalhes;西班牙语:Fernando de Magallanes),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年~1512年)和西班牙(1519年~1521年)作航海探险。地点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但他的船队依然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被世界认为是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他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詹姆斯·库克
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1728-1779)
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是英国的一位探险家、航海家和制图学家。他由于进行了三次探险航行而闻名于世。通过这些探险考察,他给人们关于大洋,特别是太平洋的地理学知识增添了新的内容。他还被认为在通过改善船员的饮食,包括增加水果和蔬菜等来预防长期航行中出现的坏血病方面也有所贡献。库克船长在太平洋和南极洲的伟大的航行为世界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他也是第一位绘制澳大利亚东海岸海图的人。
库克于1728年10月27日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8岁时,他在一家船主那里找到一项工作并且到波罗的海作了几次航行。当英法战争爆发时,他作为一名强壮的水手应征到皇家海军服役。不到一个月他被提升为大副。四年之后升为船长。1759年,他授权指挥一艘舰船参加了圣·劳伦斯河上的战斗。1763年,战争结束之后,库克作为纵帆船“格伦维尔”号的船长承担了新西兰、拉布拉多和新斯科舍沿岸的调查工作。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后来由英国政府予以发表。
中外航海家的故事有哪些 篇二郭川以朴素又浪漫的言行,以拓荒者的姿态,推开一扇面向海洋的门。他被称为“现实版的少年pi”。郭川背后,大众的目光被实现自我的决心和改写航海史的荣誉激荡着,一批民间航海人持续拥抱海洋,也被海洋改变。
“中国青岛号”已经在北太平洋上漂浮了20天。
11月11日,四名法国专业远洋帆船水手组成的救援队,追上了她。在郭川失联20天后,最新消息显示,在“青岛号”右侧浮筒后方,发现了断裂的安全绳搭扣。这证明郭川在落水时,不仅穿着救生衣,也系着安全绳。
从美国旧金山,到上海金山区,两个“金山”之间,是相距7000海里的茫茫大洋。这是“青岛号”船长郭川发起的又一项挑战——单人不间断跨越太平洋,预计用时18天左右。
出发5天后,郭川于10月25日下午,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随后被确认落水。
“你一定会成为航海英雄。”最近,青岛市旅游局副局长朱悦涛,总是想起12年前与郭川首次合作时说的话。12年后,他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郭川达到的境界,“比我期望的英雄要高得多。”
51岁的郭川是两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他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和北冰洋(东北航线)不间断航行的世界纪录。
郭川在中国现代帆船运动初起时走向海洋,他开创的航海事业几乎是中国现代帆船航海的缩影。在他背后,大众的目光被实现自我的决心和改写航海史的荣誉激荡着,一批民间航海人持续拥抱海洋,也被海洋改变。
孤独、纯粹的`家伙
安立奎伊格莱希亚斯演唱的《Hero》躺在朱悦涛的电脑里 ……此处隐藏3109个字……么在交通如此发达的时候,有人还去跑42公里?你为什不坐车、不骑自行车呢?
但最后,她只默念了一句话:“谁能阻止,一条河流奔腾入海。”
航行中的郭川。航行中的郭川。
宋坤和曲志国都是克利伯帆船赛2011-2012赛季的船员。此前,她的工作是在帆船俱乐部做翻译,同时,做青少年帆船的推广。2012年,她第一次远航,一下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远洋航海与近岸玩帆船是完全不同的体验。风帆几百斤重,船上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几个人配合。导航、气象、天文、水流、水上交通……可以学的东西太多,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只狐狸掉进鸡窝里”,开心得不得了。
2012年,主打业余航海的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已经在中国打开市场。与宋坤一起报名参赛的女性逐渐增多——空姐、教师、会计师,还有自己开店创业的人。
宋坤决定环球航行。2013年,船队从英国出发时,郭川去为她送行,还把自己的睡袋送给她。11个月后,她成为第一位全程参与克利伯赛的中国船员,也是第一位完成环球航海的中国女性。
危险与美景是航海的两张面孔。风浪曾把她摔得撞伤了尾骨,“吃光了船上所有的止疼药”,但上岸看医生时,她却不敢说疼,“怕失去继续航行的机会。”
这种残酷的浪漫几乎根植于所有有过航海经历的人心中。曲志国穿越赤道的时候,在甲板上干活,海水打在身上,暖暖的。没有风的夜晚,天上是闪闪的银河,帆底是发光的单细胞生物,人和船躺在其间,非常虚幻,又无比享受那一刻的宁静、自由。
暴风雨的夜晚,一出船舱,风迎面堵得人窒息,四周黑漆漆一片,最害怕船长喊话作业,但越是恶劣的时候,越忙活。在黑暗和恐惧中,完成一段工作,就是对心理的突破和锻造。
宋坤喜欢清风扑面的夜晚。月光照在海上,一条船在波浪中起伏,“就像驾着骏马在银色的草原上驰骋,像御风前行的侠客。”
但绝非没有恐惧。郭川曾多次讲到航海圈里的一个故事——曾经有一对航海的夫妇,男的爬上去修桅杆,突然被卡住,完全没有救生的办法,女人眼看着男人挂在桅杆上,直到腐烂。
就在郭川横跨大西洋的赛事开始前,一位选手在训练中坠海。“海洋最可怕的是,你在海里很多东西是未知的。”郭川对陈小说。
他也曾袒露自己的恐惧:我好像随时都处于一种“提心吊胆”的状态。比如仅剩的那个电子风向标,我总是担心它又被风吹走了。有一次,恍惚间,我好像发现它也不见了。常常这样,自己吓自己一跳。
“但是不管有多少痛苦、恐惧,你总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做到,看看自己有多坚强。”宋坤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那种挑战和冒险,让微小如尘埃的人,找到自己的意义。
终有一天,再去航海
朱悦涛无法想象郭川落水时的情景。
他听着那首被郭川编进儿子笑声的《Hero》,那一天,郭川刚刚结束频繁的收帆和缩帆,夕阳打在舵盘上,惬意中,朱悦涛体会出自由、纯粹和孤独。
按照他最初的想象,2004年时,他与郭川将去干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要对社会有价值、有影响,郭川要成为行业的标杆。”
12年后,他剥洋葱说,郭川达到的境界,“比我期望的英雄要高得多。”
克利伯之后,宋坤去参加了英国皇家游艇协会的培训。帆船从最初的工作,成为一项事业。
北京奥运会之后,帆船赛事密集,“不少内陆城市也在打造自己的帆船赛”。宋坤成了中国第一批职业帆船水手。夏季,她在密集的帆船赛里扬帆,同时,也从事着赛事解说等传媒工作。
去年,宋坤担任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解说主持。拥有4名中国船员的“东风队”在与世界帆船豪门的竞逐中,拿到第三名。当船队在阿布扎比至三亚赛段获得赛段冠军时,宋坤在兴奋地叫喊中流泪了。这是沃尔沃41年历史上,中国船队的最佳成绩。
曲志国依然上着夜班。妻子开了托管所,白天,他帮忙照看着二十几个孩子。
2012年在海上的两个月成为曲志国唯一的一段航海经历。回来那天,市民挤满了木栈道,几十米的路,锣鼓队激鸣中,走了一个小时。因为严重晕船,他瘦了30斤。
女儿读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得知了他的航海事迹,请他到学校开讲座。那是他最大规模的一次分享。更多时候,那段经历就像被他珍藏起来的航海服,成了专属自己的一个秘密。
“不管你吃过多少苦,想过多少次再也不去了,最后还是会忍不住再去。”每当有大帆船在码头停靠,曲志国就带着妻子和女儿去参观,他有时会想,“也许有一天,会再去一趟。”
报道显示,在郭川之后,有近50名中国人通过克利伯远航;在青岛,每年有5万余人参与帆船运动。
救援还在继续。郭川的妻子肖莉把救援的过程都记进日记。
“这次如果他回来,你最想跟他说什么话?”有记者问。
“看日记,看我这九天的日记都写了什么,让他天天看一看,看看大家都怎么睡觉的,看一看,我都记了哪间屋睡了哪些人,哪个人睡在地上,哪个人睡在沙发上,我全给他写下来了。”
中外航海家的故事有哪些 篇三孩子们把船放到河里去。哥哥用小刀把厚的几块松树皮做成船,妹妹装上用破布做成的帆。在顶大的一只船上,需要一根长桅杆。
“要用一根笔直的树枝才好。”哥哥说着,就拿着小刀,走进灌木丛林里找去。他突然在那儿叫喊起来:“老鼠!老鼠!”妹妹奔到他那儿去。“我割下树枝,”哥哥告诉她说,“它们就叫起来啦!整整的一群!有一只在这儿,在树根底下。你等着,我马上把它。”他用小刀把树根割开,拖出一只小鼠来。“它是多么小呀!”妹妹惊诧起来,“又是黄的!真有这样的老鼠吗”“这是鼠,”哥哥解释着说,“田鼠。每一种都有一定的名称,可是我不知道这一只是怎么叫的。”那只小老鼠张开粉红色的小嘴,“比克”、“比克”地叫起来。“比克!它在说,它叫比克!”妹妹笑起来了,“你瞧,它在发抖呀!唉,它的耳朵上还有血哩。一定是在捉到的时候,你的小刀把它割伤了的。它是多么痛呀!”“反正我要杀掉它的!”哥哥生气地说,“我要把它们杀光。它们为什么要偷我们的粮食呢?”“放它去吧!”妹妹央求着说,“它还小哩!”可是哥哥怎么也不肯,“我要扔它到小河里去!”他说罢,就向着河边走去。
女孩子顿时想到了一个法子来救活这小老鼠。“停住!”她喝住了哥哥,“你知道吗?把它放在我们顶大的一只船里,让它去做个旅游吧!”哥哥同意了这个做法──反正小老鼠定会淹死在河里的。小船载着一个活旅客放出去,倒是挺有趣的。
他们装好帆,把小老鼠放在木制的小船里面,就放到河流里去了。风推着小船,推着它离开了河岸。
小老鼠紧紧地抓住干燥的树皮,一动也不动。孩子们在岸上向它挥手。
这时候,家里叫他们回去,他们还看到那只轻飘飘的小船,扯着满帆,在河的转弯地方不见了。
“可怜的小比克”他们回到家里以后,女孩子说,“一定的,风会吹翻那小船,比克也终究会淹死的。”男孩子一声不响。他正在想,怎样才能够把谷仓里所有的老鼠弄个干净。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外航海家的故事有哪些(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