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通用多篇)

时间:2025-07-11 07:11:26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通用多篇)(全文共7108字)

前言: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篇1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之后井冈山精神,又不断构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这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以前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篇2

2016年9月1日晚上20:00,《开学第一课》在CCTV-1播出了。这次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时的故事。

红军走了2万5千里的长征路,就是走了大半个中国,几乎每走600米,就会牺牲1人。本来参加长征有30万人,但到了最后,就只剩下3万人了。他们信念不移,他们百折不挠,他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校呀!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耿飚将军。耿飚将军1933年就得了疟疾,长征时只能让战士们抬,但一听到要打仗,一轱辘就从担架上爬起来打仗去了。他从12岁开始背抢杆,到92岁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解放全中国。我们的先辈是多麽为祖国,为我们着想呀!

我要感谢我们的先辈,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过争光!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篇3

长征,是一个令世界震惊的奇迹。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面对饥饿、疾病、敌人等重重艰难困苦,没有丝毫退缩,最终获得了胜利。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一种“长征精神”的体现。我们这些生长在新中国的孩子们虽已不用再吃那样的苦中苦,但我们也要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今年9月1日的“开学第一课”,为我们深刻诠释了先辈们的“长征精神”,也让我们明晰了我们所要肩负的“长征路”。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第一,为了建国;第二,为了解放人民。也正是这两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红军不畏艰苦,不畏困难。所以,只要我们为着一个目标努力,并且不放弃,不三心二意,就有可能成功。 “信念不移”,这是第一个“长征精神”。我认为,有了这一个“信念不移”的精神,才会有长征的奇迹。

贺炳炎,被毛主席称为“唯一一名不用敬军礼的将军”。贺将军的故事,让我肃然起敬。在战斗中,他的手臂被子弹击中,需要截肢。当时医疗物资缺乏,没有麻药,没有手术刀,怎么办?医生就将他绑在木板上,用布堵住他的嘴,用百姓家的木工锯直接将胳膊锯了下来。对于我们这些连打针都怕痛的孩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所以,“勇往直前”,才能冲向梦想。这是长征的第二个重要精神。勇往直前,才能走向成功。

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有许多困难。耿彪将军,开国元勋之一,在长征路上被疟疾折磨。这种病的症状是忽冷忽热,异常痛苦,有时甚至还要人抬着。但是一遇到战斗,他就一咕噜翻身下地,坚持指挥作战。在过草地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饥饿,粮食袋空了,战士们就每天靠吃一粒黄豆生存。一粒黄豆吃一天!我们早餐喝的一杯豆浆,还要几百粒黄豆才能磨出来呢。但先辈们就做到了,他们每天只吃一粒黄豆也坚持下来了。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苦、累、饿……这,就是“百折不挠”,长征最关键的一种精神。百折不挠,永不言败,才能走向成功。

其实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解决它的过程都是一段长征。先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然后努力前进,并不为小坎坷退缩。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长征”。让我们接下先辈的旗帜,学习长征精神,走好我们的长征!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篇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当我听到这首激昂豪迈的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七十年前,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七十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去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红军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腾飞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了一道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曲折而漫长。构建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红军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敌人和险饿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者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创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种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七十年前的长征精神,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沉定的长征精神却象古酒一般在我们心中酿出了味道, ……此处隐藏2026个字……定自己的信念。最近南苏丹维和行动中牺牲的两名战士,就是当代军人体现长征精神的最好示范。那些为国贡献的人都有长征精神。可我们青少年有吗?我们的存在是那么的渺小。所以,为了自己,为了祖国,我们要需要有长征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扬起先辈的旗帜。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篇9

今天,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踏着春天的绿意,昂起激昂的额头,迎着美好的晨曦,挺起强健的胸膛,怀揣着激扬的热情,就这样,浩浩荡荡,踏上“长征路”,一起去缅怀革命先烈先烈长征精神。

一路上,虽然没有穷凶极恶的敌人,没有枪林弹雨的威胁,没有寒冷陡峭的雪山,没有使人陷绝入境的草地沼泽;也不用饥肠辘辘的挨饿,不用吃野菜充饥,泥水止渴,不用穿草鞋走遍荆棘林,不用单衣御寒等等。但我们有着共同的精神和理想——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心系他人,构建和谐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走在路上,边走边唱着谢霆锋的黄种人,累了,坚持住,因为我们明白:我们的“长征”比起革命先烈的长征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渴了,我们忍耐住,因为我们明白草地没有水喝;饿了,我们坚持住,因为我们明白的是雪山没饭吃。到了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到了极限,整个人仿佛如机器般的重复着行进的步伐,我们的心中只剩下了一个信念——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我们一定会到达终点的,我们必胜。终于我们到了陵园,站在革命先烈的墓碑前,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先烈付出了那么多,才换来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将来努力回报祖国,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望着革命先烈的墓碑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们将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榜样。

祭奠了革命先烈后,我们踏着春光,背着余晖,满身汗水,相携而归。虽然很苦很累,但是我们心中充满了喜悦。因为我们不仅征服了遥远的路程,更战胜了自己,从中真正体会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今后必将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的精神,为构建和谐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篇10

《开学第一课》,是中央电视台为全国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节目。从2008年开播至今,陪伴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小学生成长。早就听说这个节目非常有教育意义,但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一直没陪孩子看过这个节目。

昨天晚上,散步刚回家,妻子就连忙招呼我,“快过来坐下”,一起陪着儿子看《开学第一课》,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写读后感。我明白妻子的良苦用心,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爱学习、按时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通过看电视节目得知,今年恰逢长征胜利80周年,节目用别出心裁的方式,向长征精神致敬!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用“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在展现长征精神的同时给以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他们得到宝贵的精神财富。

节目中,三位主持界的大腕在化身“班主任”,带领同学们一起聆听长征故事,学习长征精神。在第一个篇章《信念不移》中,撒贝宁以《三棵柳树》的感人故事作为开场白,也为整节课的“致敬长征”主题定下基调。第二个篇章《勇往直前》的主持人何炅,则通过邀请“独臂将军”贺炳炎之子,讲述了这位传奇英雄的故事。此后,董卿接棒第三个篇章《百折不挠》,对话将军的后人们,讲述了许多个红军百折不挠的故事。第四篇章《坚持不懈》,主持的接力棒再次交到小撒手中,他提出“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传承长征精神”的思考。

节目中,还邀请了多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他们平均年龄都超过百岁。在革命岁月,是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长征路,用自己的意志谱写了长征精神。其中有一位叫秦华礼的通讯兵已经104岁高龄,在过去的长征岁月中他就是一位“红色听风者”。他们白天行军,晚上学习无线电,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还要继续前行与学习,每天晚上都是在滴滴答答的电报声度过。前半生学习通讯知识,后半生置身于通讯事业,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通讯事业。

看完节目后,我们对儿子说,你看,节目里的情节和故事多么感人,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要倍加珍惜!当下,要学习红军长征精神,传承好先辈的旗帜,遇到困难时,不妥协、不退缩,要改掉自己不按时完成任务的不良习惯,每项工作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篇11

今天,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之《先辈的旗帜》,它讲述了红军战士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光荣事迹,也向我们传递了前辈们面对困难和苦难不畏惧、不退缩的长征精神。

看完这个短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竟然每人每天只吃一粒黄豆,看到这的时候,我简直羞愧不已,想想先辈们在饿着肚子,身处重重困境还依然坚持向前,而我在爸爸妈妈用心呵护的生活里,还不知满足,有时候会为了菜不合口发脾气,有时候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就想放弃,不想做了,想到这里,我的脸红了,我决心改掉这些坏习惯,像红军老先辈们学习,去学习红军的老先辈们的坚强不屈、舍己救人、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的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我要从今天开始,学习先辈们的长征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团结同学,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篇12

9月1日晚上,我们全家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里面讲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

贺捷生奶奶为我们讲述她出生十八天就被父亲贺龙将军带上了长征之路的经历。路途中,因为行军打仗的危急和匆忙,她曾被父亲遗失过三次。战士们问贺龙将军是否不要这个孩子了,贺龙说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还能保护自己的祖国吗? 我觉得,如此艰苦环境下,他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同时,还要坚持带着自己的孩子,贺龙将军真是个伟大的父亲啊!

有一位104岁的老红军给我们讲起了他们穿着草鞋爬雪山、过草地,有时甚至每天只能靠一粒黄豆来充饥,却还要时刻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开始时的三十万红军战士,在经历了枪林弹雨、饥寒交迫的两年长征后,仅剩下三万人。是什么让红军战士们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夺胜利呢?是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和无限热爱,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他们,指引着他们向胜利前进。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丰衣足食,吃香喝辣,我们却还经常挑三拣四,不时抱怨,缺少感恩,是多么的不懂事呀!每当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经常会想着到逃避和放弃,不敢迎难而上,是多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呀!

后来,我还听94岁的梁爷爷回忆起了长征途中他和杨政委之间相依为命的感人故事。部队首长和小勤务兵同吃一碗饭、同睡一张床、同盖一床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这种同甘共苦、先人后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自强不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通用多篇)范文。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通用多篇)(全文共710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