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的家风家训小故事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一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多忙,最少隔个把月要来一封信,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公也没忘夸一夸女婿、儿www.baihuawen.cn媳。
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二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钱钟书。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钱钟书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三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四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可以总结成三点:第1、孝顺;第2、自立;第3、节约。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妈妈就经常教育我:“孝顺是一个人的基本美德。”爸爸妈妈总是以身做则,给我作了一个好榜样。去年婆婆生病了,爸爸妈妈就把婆婆接到我家来住。妈妈经常专门给婆婆做一些好东西吃。我就也受到了妈妈在影响。我买回来的一些东西都要先让婆婆尝尝,才能自己吃。吃饭时也必须先让婆婆吃,婆婆不吃,我们谁能不能吃。
妈妈经常给我说的另一件事就是:“凡事都要靠自己,不能依赖别人。”从小妈妈就叫我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所以我养成了整理东西的习惯,不用让妈妈操心。长大了,妈妈就叫我自己上下学,她从没有来接过我。就连下了大雨,我忘了带雨伞,妈妈也不来接我,她总让我自己想办法。有一回,放学回到家发现妈妈不在家,就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我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说她在加班呢。我不想让妈妈担心,就自己拿着钱去外面买了碗面吃,是妈妈教会了我自立。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放的传统美德。不乱花钱,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在家里爸爸妈妈经常这样对我说,不光要在家里节约,出去外面也要节约。有一回,我们去旅游住在宾馆里,晚上我们出去散步,刚下到楼下,突然想起了灯没有关,妈妈就让我跑上去把灯关掉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它引领着我健康成长。
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五鲁迅教子顺其自然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六每个幸福的家庭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括为“孝、俭、勤”三个字,虽然简单普通,但是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孝,我的父母都是朴实厚道的农民,他们没有多少文化,他们用最朴实的方法——自己的言行,教育我们兄弟姐妹七个,从小就懂得如何尊老爱幼。由于受父母的影响,我们这一代对父母都很孝顺,我们的下一代也同样继承了“孝”的家风。每当过年过节、生日什么的,我母亲的电话就成了热线电话,远的打电话问候,问身体情况怎么样?并叮嘱要注意身体;近的则陪在母亲的身边,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其乐盈盈。
其次是节俭,小时候,父母就常讲:“节俭兴家,浪费可耻。”这个浅显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言行。记得有一次,哥哥带从未出过远门的父母去长沙玩,我也随同一起前往,住在旅馆时,我的一双袜子有点烂了,就随手扔进了房间的垃圾桶里。回到家后,我父亲一声不响地从裤袋兜里掏出一双折叠整齐的袜子递给我,我一看,这不是我在长沙扔掉的袜子吗?望着赤脚站在我面前的父亲,我当时很是羞愧,感觉自己做了天大的错事,心里难过极了。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乱倒食物、乱扔东西了,节俭过日子。我儿子也养成了不攀比,不浪费的好习惯。
“勤”就是勤奋。“世上无难 ……此处隐藏1898个字……好了,是我最爱吃的饺子,我要吃了,爸爸赶紧拦住了我,说:“孩子,等一下,吃饭的时候要等客人,这是礼貌。”姑姑坐下来吃饭的时候,还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呢。
记得还有一次,我在家里自己做木偶,做木偶的事对我这个笨手笨脚的男孩来说简直是天大的难事。做木偶既费时有费力,做到一半我就生气的把木偶扔到了一边,坐在边上生闷气。这是爸爸走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这只是人生当中很小很小的挫折,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有不服输、坚持不懈的精神,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听了爸爸的话,我又重新拿起了木偶,耐心地做出了一个木偶。这只木偶到现在我还一直保留着。
就是这样,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教育我、鼓励我。教育我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事,应该具备着什么样的精神,使我健康、快乐地成长着。现在我也渐渐懂得了,父母为什么要对我进行这样的教育: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也要靠我们这一代去建设。
这就是我的家风,相信你们的家风也和我一样吧!
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八每人的心中都会有四五条父母要你铭记于心的家训。我也不例外,现在就让你来跟我体验一下我家的家风吧!
有一年新年,我远方的姑姑来我家做客,爸爸让我去接大姑,要我客客气气的跟大姑打招呼、热情的和大姑打招呼、热情地帮大姑拎东西。我把大姑请进了屋里,姑姑坐下了,我突然发现桌子上有水,我就想去擦水,妈妈马上把我叫了回来,说:“你在擦水的时候要注意一件事,不要朝着客人的方向擦,这是对客人的不敬,要往自己的方向擦。”我当时还嫌妈妈啰嗦呢。饭做好了,是我最爱吃的饺子,我要吃了,爸爸赶紧拦住了我,说:“孩子,等一下,吃饭的时候要等客人,这是礼貌。”姑姑坐下来吃饭的时候,还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呢。
记得还有一次,我在家里自己做木偶,做木偶的事对我这个笨手笨脚的男孩来说简直是天大的难事。做木偶既费时有费力,做到一半我就生气的把木偶扔到了一边,坐在边上生闷气。这是爸爸走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这只是人生当中很小很小的挫折,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有不服输、坚持不懈的精神,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听了爸爸的话,我又重新拿起了木偶,耐心地做出了一个木偶。这只木偶到现在我还一直保留着。
就是这样,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教育我、鼓励我。教育我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事,应该具备着什么样的精神,使我健康、快乐地成长着。现在我也渐渐懂得了,父母为什么要对我进行这样的教育: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也要靠我们这一代去建设。
这就是我的家风,相信你们的家风也和我一样吧!
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九今天,我们老师让我们写“家风。”“家风是什么?”我回到家问妈妈。
妈妈说:“家风,家风就是我家的风俗,要靠你自己去发现。”
到了吃饭时间,看着满满一大桌我爱吃的菜,我拿起筷子就要加菜。爸爸叫住了我,说:“爷爷开始吃了,你才能吃。”我明白了,家风就是尊敬长辈,吃饭时长辈先吃,我们后吃。有一次,我盛了一碗汤,头趴在桌子上,嘴里不断发出声响。妈妈就对我说,吃饭不能发出声音。我明白了,家风就是吃饭不声,吃自己面前的菜,不挑食。
一次,叔叔来我家做客,我见了连忙说:“叔叔好,叔叔请坐!”叔叔夸我懂礼貌,我心里非常高兴。知道了懂礼貌也是一种家风。 妈妈就对我说:“你帮我做点家务,就有新的家风了。”于是我就去扫地,扫完地又去洗菜。妈妈就夸我做得好。真的我又知道了讲卫生爱劳动也是家风。
我家对面有一个小孩,他很坏,经常和小伙伴打架,骂别人。妈妈对我说:“一个孩子要有教养,不打人不骂人。”
家风就是尊老爱幼懂礼貌,讲文明,讲卫生。一个家庭如果有一种良好的家风,就会益于子孙后代。我们一起带领家人建一个好的家风。
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十家是社会的细胞,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一个家庭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子孙的希望和鞭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五代十国时期章仔钧在《章氏家训》中所写的那样: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礼懈如痴,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
阅读是润物细无声,爱阅读这个习惯,得益于我的母亲,母亲手不释卷,是她们那个年代的高中生,就如今虽过了花甲之年,眼睛已不如从前,可也还带着眼镜,保持着阅读的好习惯。曹文轩曾说:“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从小母亲就教导我,女孩子要多读书,要自立自爱,我对书籍的敬畏感和亲和力也慢慢产生,在我小小的心灵中种下热爱读书的种子,这份对于书籍的热爱也传承下来。当我们这个小家庭有了新生命诞生,也不由自主的给儿子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或丈夫就在每晚睡前给他读绘本。
通过一幅幅童趣的画面,与儿子共享读书的时光,尽管儿子不认识字,但不知在什么时候他完全记住了绘本上的内容,过了不久,他便会一边看着图画,一边用只言片语准确无误地读出声来,即便是长篇的绘本,他也可以断断续续地讲完它,所以,当我们一旦读错了,他会立即说“不对!应该是……”更多了我们之间亲密互动,读书时被我们握着的手,被我们环抱着,这些温馨而美好的瞬间,而父母和子女间的陪伴和传承,也正是因为读绘本这个媒介,悄然的发生着。经常陪儿子阅读绘本,也能让也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大受启发和裨益。比如《鳄鱼爱上长颈鹿》,矮个子的鳄鱼先生爱上了 高个子的长颈鹿女士,最开始,鳄鱼和长颈鹿彼此迁就,却始终有一方过得不舒服、不自在,最后并肩作战,一起努力去解决问题,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过上幸福的婚姻生活。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这也是一种“书香”家风。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社风清才有社稷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书香仍将绵延,家风也会如此一直传承,这是一个家族记忆的流传,更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的延续。
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无言的教育、无字的教育、无声的教育,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影响着儿子成长与性格塑造多方面的发展。
家风对人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生命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儿子在我们的影响下,也俨然成了一个小书迷,爱书的程度丝毫不比我们逊色。真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家风体现国风,在传承优良家风中学会担当,在正家风、齐家规中追求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传承好家风,奉敬贤德人。
正如习所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我的家风家训小故事通用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