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李开复辞职信

时间:2025-05-18 07:11:10
李开复辞职信(全文共8953字)

第一篇:李开复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读了李开复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后,感觉很不同。《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阐释了成功的秘诀。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是帮助他们实现成功的方向指引。印象最深的是李开复先生提出的“成功同心圆”的理念。他是这样阐释的: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同心圆”的中心。

李开复老师阐述了“成功”一词的真正含义,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最根本的标准应该是: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创意等外在素质赢得成功,他们成功的经验在于,他们具备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价值的素质或品格,他们获得成功的内因几乎都可以用“成功同心圆”来解释。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要学会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正确,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会像南辕北辙的赶车人那样离成功越来越远;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他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他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

做出正确的抉择;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

在“真诚”这条贯穿全书的主线上,李开复博士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影响自己成长或为自己的成功助力的真实故事,也第一次完整、全面地向我们公开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面临几次重要抉择时的心灵历程。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态度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社会和他人心目中的映射结果。现在社会需要积极向上、勇于参与、勇于挑战的人,只要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积极尝试,邂逅机遇;充分准备,把握机遇;积极争取,创造机遇;积极地推销自己;要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融会中西,协调均衡,成功就不会太远。

李开复认为:一个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不是智力,而是品格。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和合作沟通等行为。我们在追寻成功的时候,要以勇气指导自己追寻理想、以自信培养兴趣、以自省指导有效执行、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以同理心指导人际交流、以宽广的胸怀促进团队合作与相互沟通。我们要善于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陷,善于从各种不同的思

潮中汲取力量。我们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真正体现自我的价值。

在我们的平常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的多个不同的角色,我们是孩子,是长辈,是同事,是同学,是朋友,是爱人,在每个角色圈里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相处,去呵护每个角色圈的氛围。虽然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一定会做到完美,但这段经历将记录我人生最重要的历程。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工作做好,在相应的时间里,实现最大的效益。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超越、我们的热情都建立在立即工作和立即行动上,只有行动才会让这一切变成现实。我们应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态度,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效的执行领导给予的各项任务,学会与同事之间、合作沟通,保持终身的努力学习,为了电力事业的发展,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第二篇:李开复

李开复吐露了心声:“我不想再有老板了!”自己是自己老板的李开复离职创业最大

的风险就是他自己

采访 | 本刊记者 金错刀 林涛

文 | 本刊记者 林涛 摄影 | 李冰

内部员工眼里的李开复是一个好老板。去年11月,他去印度出差,经过20小时的转机飞行,他到达班加罗尔机场才发现秘书忘了给他办理印度签证,折回北京后,他没对秘书发火,只是告诉她“下不为例”,秘书自己倒是哭得难以自持,一直耿耿于怀。为化解秘书的愧疚,李开复几天之后在出发去昆仑饭店参加会议前,故意去问秘书,“请问昆仑饭店的签证帮我申请了吗?”大笑之后,是下属被化开的心结。技术人员眼里的李开复是个懂得工程师文化的管理者,他最经常对工程师说的一句话是,“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另一句话则是,“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一位高管和两个普通谷歌工程师都想到做音乐搜索却得不到其他人支持,他们去找李开复,李对这个产品也很疑惑,但是他说,“如果你理解了其中的困难之后仍愿意投入,那我就支持你。”后来音乐搜索成为谷歌

的一个重要产品。

这样一个人有一天突然离开谷歌创业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第一、他的秘书坚定地要跟他走,他答应了。其他人也提出想跟他走,他婉拒了,因

为留在谷歌的待遇更加优厚。

第二、工程师们对其趋之若鹜,在李开复宣布离职创业的当天,创新工场收到7000封

求职信。

第三、媒体对李开复创业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即使是平日里最尖刻的评论者,对于

李开复此次的辞职创业也只是提出善意的提醒。

第四、还有比这更完美的辞职创业案例吗?

上一次李开复辞职同样轰动全球,李开复也因此成为媒体封面人物,但那不是他的个

人意愿,当时的李开复只是微软和谷歌这两大巨头之间斗争的夹心饼。

在9月5日离职消息泄露之前的两周,李开复每天晚上3点会醒来上网,除了查收投资人的邮件,更重要的事情是“看看网上有没有负面新闻,消息有没有泄露出去。”李开复显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这次离职充满了危机。”他感叹,随后他反问,“你不觉得吗?”

外界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翻阅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对李开复的评价,使用的“最负面”的一个词汇也只是“争议”,而所谓“争议”,不过是暗指李开复善于经营名声,乃至有些炒作成分。李开复爱惜名誉众所周知,在谷歌中国几年,谷歌不时遭受明枪暗箭,最让李开复难以释怀的是对他个人私德的恶意攻击,例如谷歌公司一次集体晚交个人税款被演绎成“李开复逃税”,这样报道让他“很受伤”。很难指责李开复爱惜名誉有什么过错,李开复经常去大学演讲,如果事关谷歌的推广和招聘,相关费用由公司支出,如果只是个人性

质演讲,他会自己承担费用。

李开复对个人品牌的小心呵护在他自立门户时收到了回报。他的创业计划5年耗资8亿人民币,当他拿出自己的创业计划时,风险投资商中经合集团立刻同意了投资入股,认识了8年的朋友,鸿海集团郭台铭也成为了李开复创业项目的最大股东,据说鸿海向李开复的

创新工场投资了500万美元。……此处隐藏4121个字……得,我可能更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通过写作、网络、演讲,帮助更多的青年学生找到他们自己的路,自己的心。如果今天我只能刻一句话,我希望我的墓志铭上不是说李开复是科学家或企业家,而是说李开复是一个热心教育者,他在中国崛起的时代,经过写作、演讲、网站,帮助了中国青年学生,他们亲切地叫他‘开复老师’”。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经历的丰富,他的目标从造福人类的技术人员到心灵导师也是在变化的。有正确的人生愿景才能指导我们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认识你自己能更好地从心开始选择。李开复从法律系转到计算机系、从大学跳槽到企业,这几次选择正是由于他对自己有清晰的人生定位、自我定位,明白自己的兴

趣爱好、长处所在。他曾写过一本很畅销、很有名的书《做最好的自己》,打动和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和中国青年。他对自我意识的宣扬,与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西方文化背景有关。对于横跨两个文化断面的李开复来说,他的这种跨文化的背景也让他更好地帮助很多人认识自己。

良师益友对于我们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父亲的民族精神使得爱国观念在李开复头脑中扎根,成为他一次次来到中国的动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教授的“make a difference”使他受益匪浅,李开复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他认为“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另外,哥伦比亚大学的通才教育、卡内基梅隆大学学生选择老师的行为以及乔布斯的言行都对李开复有莫大的影响。

回味失败经历能帮助做出更好的选择。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超越失败,是李开复迅速从苹果和sgi的阴影中走出来的秘诀。来到当时美国人畏之为艰途的中国组建微软研究院,是接受新的挑战,更是以退为进,为自己赢得调整的时间和机会,才有了最后的成功。对于我们而言,最害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失败。谦虚地认识到可能遇到的困难,正确对待失败并超越失败,能使我们在生命的沉浮中得以顺利生存,也是在成长过程的珍贵一课。

用心选择,取得成功,更加需要永不言弃的精神,一旦选择就要别无选择的坚持下去。1948年,丘吉尔在牛津大学发表了他一生中最简洁、也是最精彩的一次演讲。面对学生们和各大媒体殷切的目光,丘吉尔说道:“我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绝不放弃;第二是,绝不、绝不放弃;第三是,绝不、绝不、绝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他走下讲台,会场上沉默了一分钟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对于那些能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来说,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坚持。坚持未必一定能成功,但没有恒久的坚持则注定要失败。李开复在坚持自己选择的同时,也会遇到来自导师、上级、同事的不同意见的影响,在众多的外部诱惑和干扰面前,如果稍有松懈,今天的李开复可能就会是另一个样子。

用心选择的智慧,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第四篇:李开复自传

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

“ 一个世界里有你,一个世界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在书的封面上,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有种概括全文之意,揭示了人生的真理(不排除有不愿意出头,只要平静过完一生的人)。

《世界因你而不同》讲述了从小家庭就比较富裕后来又去美国上学的李开复,在美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来在读大学时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在计算机编程上而不是数学上,从此,他便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读完博士后,无论是苹果还是sic,微软还是google,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甚至与比尔盖茨这样的人物共事。说实话,我并不怎么佩服李开复,他的成功,与他的教育与身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他在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天分与用功,也确实厉害。我觉得,这本书的终点不在于赞叹李开复的成功,而在于他总结出的几个道理:1.自己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在哪个方面并不一定你哪方面学得最好就是擅长哪方面,要对自己有非常充分的了解。2.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后就要努力的朝这个方面发展,(有一个好导师和充足的资金也是必要条件)以世界会因你而不同作目标,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会获得成功的。

现在,我们家的电脑就用的是windowsxp这个程序,当然啦,用得很顺畅就是了,自然要感谢李开复以及曾经和他在一起的团队。李开复也经历过成功,经历过失败,挽救过公司,无奈放弃项目,但重要的是,不论是什么样的困难,他不会停滞不前,

而会努力的改变现实,他的这种不放弃,一定要解决困难却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的意志与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赞叹的!

那么,朝着世界因你而不同的目标前进吧!

第五篇:《李开复》读后感

《李开复》

"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开复推崇的人生态度,就是这样影响着万千学子!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每个选择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开复的"从心选择",让他走上了一段段正确的道路。放弃终身教授而加入苹果,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放弃最成功的微软而加入谷歌中国,经过苹果、sgi、微软、googe四个世界顶级公司的历练后毅然选择帮助中国年轻人圆梦!他的一次次选择都源于他的智慧:向人生更远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嚣所迷惑!"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就像刚进入大学的我们,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助,雄心勃勃却无能为力,渴望成功却遥不可及!辛辛苦苦奋斗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来到了大学,猛然间才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所有美好的憧憬都消失不见。新的起点,一切又充满了诱惑。被动的等待,虚幻的假想,只能使时间不断溜走!虽然未来依旧茫然,但我已明白,我要的是什么。开复说,要使自己的能力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在"谦虚"、"执著"和"勇气"这三个方面的品质!然而此刻,我思索的不是"从优秀到卓越",而是"从平凡到优秀"!目标长远固然是好,但也要符合实际。不管是"从平凡到优秀"还是"从优秀到卓越",都是个人能力的提高,而在这方面,个人觉得实践和引领也很重要!虽然开复在事

业上很成功,他的经验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模仿,都可以踏上他走过的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观点、为人处事态度、能力等等,所以我们只能去学习他的智慧、经验和领悟!"所谓成功,并不意味着有多谢财富,有多高的职位,而是取决于内心的一种状态,一个快乐的人经常被认为是一个最富有的人。"开复把这句话写在自传的最后,我也把这句话写在我读后感的最后!我随我心!

温庆顺

《李开复辞职信(全文共895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